近日,朝陽市建平縣黑水鎮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區迎來重大喜訊。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肖萬欣研究員等專家全生育期跟蹤指導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李少昆團隊的王克如研究員領銜的國家及省市聯合專家組在此開展了一場嚴謹細致的測產工作,最終結果顯示,項目區萬畝片玉米平均畝產達1096.62公斤,首次在遼寧省實現玉米萬畝片噸糧田,為遼寧西部山地丘陵區域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樹立了新標桿。
據悉,此次測產過程嚴格遵循規范標準,專家組在項目區內精心選取了五個百畝方作為測產樣本,采用機械化實收果穗方式進行測產,測產總面積達89畝。其中,單點最高畝產表現尤為突出,達到了1241.19公斤(該高產點為12.29畝連片機收)。經過科學嚴謹的計算和分析,最終得出平均畝產1096.62公斤的優異成績。這一數據不僅標志著建平縣在玉米單產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更意味著遼寧西部山地丘陵區域玉米大面積單產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對于持續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這一驕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的有力支撐。科學選種是基礎,項目區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條件,精心挑選了適宜的高產玉米品種,為豐收奠定了良好的種子基礎。合理增密是關鍵,通過優化種植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玉米株數,從而增加了產量潛力。水肥精準調控則是保障,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精準施肥灌溉,確保了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和水分供應,為高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形成了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體系,成為推動建平縣玉米單產提升的核心動力。
2025年,朝陽市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面積達50萬畝,且全部應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此次建平縣黑水鎮的萬畝噸糧田,正是朝陽市實施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的一個生動縮影。它不僅展示了該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顯著效果,更為全市糧食增產和單產水平提升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下一步,朝陽市將持續推進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繼續擴大朝陽市項目實施范圍。同時,持續加大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推廣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會等形式,讓更多農民了解和掌握這一先進技術,全面提升全市玉米單產水平。隨著這些舉措的逐步實施,朝陽市有望在玉米生產上取得更大的突破,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建平縣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的成功,是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典范,為全省玉米單產提升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鑒。相信在未來,隨著更多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遼寧省乃至全國糧食生產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農民日報全媒體記者 于險峰)